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内循环回流比对A~3/O-MBR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Impact of Internal Recycle Ratio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in A~3/O-MBR Process
【下载频次】 ★★★★★
【作者】 冯元平; 李慧; 苏功平; 宁校平; 陶治玮; 陈文清;
【英文作者】 Feng Yuanping; Li Hui; Su Gongping; Ning Xiaoping; Tao Zhiwei; Cheng Wenqing;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Sichuan Universit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文献出处】 水处理技术 , Technology of Water Treatment, 编辑部邮箱 2016年 05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A~3/O-MBR工艺; 内循环回流比; 脱氮除磷; 反硝化聚磷; 去除率;
【英文关键词】 A~3/O-MBR process; internal recycle ratio; 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removal efficiency;
【摘要】 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重点研究了在硝化液回流比(α)为100%,内循环回流比(R)分别为100%、150%、200%条件下A~3/O-MBR工艺脱氮除磷特性。结果表明,内循环回流比对COD、NH4_+~-N和TN去除影响较小,COD、NH_4+~-N和TN平均出水分别小于50、2和20 mg/L,去除率分别保持在95%、97%和70%以上。TP去除率随回流比增大而增大,在进水平均TP质量浓度为4.26、7.68和7.70 mg/L条件下,平均TP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1.67、1.31、0.99 mg/L,去除率分别为60.80%、82.94%和87.14%。同时增大内循环回流比有利于厌氧区磷的释放及缺氧Ⅱ区磷的吸收,释磷量由0.252 g/d增加至1.864 g/d,吸磷量由0.108 g/d增加至2.160 g/d。
【英文摘要】 Using the synthetic domestic sewage as treatment object, focused on the A~3/O-MBR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when nitrate recycling ratio(α) of 100%, and internal return ratio(R) as 100%, 150%, 200%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oval rates of COD, NH_4+~-N and TN are almost not influenced by the change of internal recycle ratio, and the effluent concentrations of COD, NH_4+~-N and TN less than 50, 2, 20 mg/L respectively. As while as the average removal ...
【更新日期】 2016-06-07
【分类号】 X703
【正文快照】 水体中总磷、总氮的含量是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和物质基础[1]。随着我国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相当严重[2]。有研究表明[3],城市点源污染排放与农村面源污染排放相比,其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更高。随着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一般性问题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