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
【摘要】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于社会存在,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它作为一种对事物的理解与认知,是概念、观点、思想和价值观等要素的综合,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并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应在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中。正确的意识形态观念和舆论导向是保证人民统一认识、凝聚思想的重要前提,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是依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中国特有的创新意识形态作为通向理论的关键桥梁,它将理论深入群众、理论联系实际,彰显了服务人民、依靠人民、为人民所接受的人民性。
【基金】 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主要社会思潮形成及引领机制研究”(L15AKS004)阶段性成果
- 【文献出处】 前沿 ,Forward Position , 编辑部邮箱 ,2016年08期
- 【分类号】D61
- 【被引频次】3
- 【下载频次】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