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镍/碳纳米纤维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Preparation and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Ni/C fiber nanocomposites
【下载频次】 ★★★★★
【作者】 吕晓艳; 田玉平; 魏云; 成小强; 刘胜超; 龚春红;
【英文作者】 L Xiaoyan; TIAN Yuping; WEI Yun; CHENG Xiaoqiang; LIU Shengchao; GONG Chunho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Henan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Industrial Circulating Water Treatment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河南大学河南省工业冷却水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文献出处】 化学研究 , Chemical Research, 编辑部邮箱 2016年 06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镍纤维; 碳纤维; 复合物; 微波吸收材料;
【英文关键词】 nickel fiber;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s;
【摘要】 以乙二胺为碳源,自制的镍纤维为催化剂,利用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得到一系列不同比例的镍/碳纤维复合物,并研究了其吸波性能.由于镍纤维和碳纤维均具有一定的电磁波耗散能力,因此得到的产物无需任何处理,可以直接作为吸波材料使用.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镍纤维的加入量,可以改变产物的镍碳比,进而实现对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调控.在合适比例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纤维复合物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当纤维复合物含量为25%时,其反射率的最小值可达-14.3dB.该材料在轻质吸波材料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英文摘要】 While ethylenediamine was used as carbon source and the self-made nickel fiber was used as the catalyst,a series of nickel/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 could be obtained by a facile in situ method.Moreover,the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Considering that both the nickel fiber and carbon fiber are electromagnetic wave dissipation materials,the obtained fiber composites could be used as a wave absorbing material directly without any further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671057;21271063)
【更新日期】 2016-12-22
【分类号】 TB34
【正文快照】 1前言随着雷达侦察和制导技术飞跃地发展,隐身技术越来越受重视.吸波材料是现代隐身技术的关键,目前吸波材料的应用已从军事领域拓展到人体安全防护,通讯及导航系统的电磁干扰屏蔽,安全信息保密,以及电磁兼容设计等领域.随着吸波材料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对吸波材料的要求也越来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工业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工程材料学
    功能材料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