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杂交种衡杂10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Sowing Dates and Planting Densities to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Winter Wheat Hybrid Hengza102
【下载频次】 ★★
【作者】 乔文臣; 赵明辉; 李丁; 李会敏; 孙书娈; 孟祥海; 魏建伟; 李强; 赵凤梧; Pavol Hauptvogel; Edita Gregova; Daniela Benedikova;
【英文作者】 QIAO Wen-chen; ZHAO Ming-hui; LI Ding; LI Hui-min; SUN Shu-luan; MENG Xiang-hai; WEI Jian-wei; LI Qiang; ZHAO Feng-wu; Pavol Hauptvogel; Edita Gregova; Daniela Benedikova; Dryland Farming Institute;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Key Lab of Crop Drought Tolerance Reasearch of Hebei Province; Plant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作者单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河北省农作物抗旱研究重点实验室; Plant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文献出处】 河北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编辑部邮箱 2016年 06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冬小麦; 杂交种; 衡杂102; 播种期; 种植密度;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英文关键词】 Winter wheat; Hybrid cultivar; Hengza102; Sowing date; Planting density; Yield; Yield components;
【摘要】 为了明确冬小麦杂交种衡杂102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14~2015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旱作节水试验站进行了不同播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播期设10月5、10、15、20和25日5个水平,密度(基本苗数量)设150万、225万、300万、375万、450万株/hm~2以及对照(石4185)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播期与密度组合对衡杂102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对不同播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进行了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方程,对10月5~25日播种,在10月5日播种基本苗数量150万株/hm~2的基础上,每晚播1 d、基本苗数量增加15万株/hm~2条件下,进行了产量模拟,以探索适宜的播期及其相应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均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一定的播期和密度范围内,衡杂102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多;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播期和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大于对穗粒数的影响。冬小麦新品种衡杂1...
【英文摘要】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high yield and efficiency cultivation technical measures of winter wheat new hybrid cultivar Hengza102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the cultivar,carried out different sowing dates and planting densities studies. 5 sowing dates including October 5,10,15,20,25 were desighed with split-plot, and 6 planting density processes about 5 seeding r ate respectively were150,225,300,375,450(×10~4 plant/hm~2) and CK(shi4185),the effects of diff erent so w ing date...
【基金】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2-3); 河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2012-2016);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6226320D); 河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4826329D); 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2012DFG32030);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1AA10A106); 河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16396317D)
【更新日期】 2017-02-15
【分类号】 S512.11
【正文快照】 Institute,Piestany 92168,Slovakia)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1]。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农业生产条件的进步,小麦的种植栽培技术也相应地得到了调整。在河北平原冬小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农业科学
  农作物
   禾谷类作物
   
     小麦
      冬小麦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