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末梢灌注指数监测在眼科全麻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评价末梢灌注指数(TPI)监测眼科全麻手术中患者应激反应的可行性。方法择期斜视矫正手术患儿60例,按患儿配合程度不同分为氯胺酮麻醉组(K组)和局麻组(L组),每组30例。2组均在手术开始前眼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局部阻滞麻醉,辅以盐酸丙美卡因表麻,L组不再辅助其他麻醉或镇静镇痛药物;K组采用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芬太尼(0.001 mg/kg)、丙泊酚(1.5 mg/kg)麻醉诱导,术中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微泵注射丙泊酚[8~12 mg/(kg·h)]和氯胺酮[2 mg/(kg·h)]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开始前即刻(t0)、手术开始即刻(t1)、开始牵拉眼肌(t2)、持续5 s(t3)、10 s(t4)、20 s(t5)、30 s(t6)各时间点的TPI、SBP、HR、Sp(O2),比较上述指标组内与组间差异。结果 2组TPI值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组除在t1时间点外,其他各时间点TPI值均较L组高(P均<0.05)。K组在各时间点H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组则在牵拉眼肌过程中(t2~t6)与t0比较HR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P均<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观察TPI变化可以有效监测全麻下应激反应情况,是又一种无创监测伤害性刺激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文献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编辑部邮箱 ,2015年08期
- 【分类号】R614.2
- 【被引频次】4
- 【下载频次】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