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doides rugaoensis及其共生菌Serratianema todiphila R187与黒腹果蝇免疫系统的互作研究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Interaction between immune system of adult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with 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 Heterorhabditidoides rugaoensis and its symbiotic bacterium Serratia nematodiphila R187
【下载频次】 ★★★★★
【作者】 仇汝龙; 刘众杰; 李岳虎; 张克云;
【英文作者】 QIU Rulong; LIU Zhongjie; LI Yuehu; ZHANG Keyu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文献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编辑部邮箱 2015年 03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黑腹果蝇; 突变体; 抗菌肽; 体液免疫; Toll和Imd途径;
【英文关键词】 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utant; antimicrobial peptide; humoral immune; Toll and Imd pathway;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Heterorhabditidoides rugaoensis/Serratia nematodiphila R187侵染黑腹果蝇的免疫突变体,来研究该类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成功侵染果蝇成虫的相关机制。[方法]分别利用携带共生菌的线虫侵染、钨针沾共生菌菌悬液针刺和人工饲喂共生菌3种方法将S.nematodiphila R187植入果蝇血腔或肠道;通过果蝇死亡率、细菌菌落计数,结合果蝇体液免疫信号系统调控的2种抗菌肽——Diptericin和Drosomycin表达的Q-PCR检测,研究H.rugaoensis-S.nematodiphila R187与果蝇体液免疫系统的互作。[结果]H.rugaoensis携带共生菌和共生菌针刺侵染后同时激活果蝇的Toll和Imd途径;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侵染过程中Diptericin和Drosomycin的相对表达均呈先上升再逐渐减弱的趋势;共生菌侵入果蝇血腔后,FADD突变体的Drosomycin相对表达量在6 h达到最高(100%),Dif突变体和野生型的Diptericin的相对表达量在12 h达到最高(90%)。共生菌侵染果蝇肠道时,仅在18 h...
【英文摘要】 [Objectives]This study focused on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H. rugaoensis/S. nematophila R187 complex and humoral immune system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infected by the nematode/bacteria complex. [Methods]Three methods,nematode with symbiotic bacteria strain R187 infecting flies,needle-pricking the fly with the symbiotic bacterial strain R187 and feeding flies with symbiotic bacterium,were conducted to tranfer the bacterial strain R187 into hemocoel or intestine of flies. Lethal rate of flies and colo...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31320);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310307008)
【更新日期】 2015-05-25
【分类号】 Q965.8
【正文快照】 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EPNs)是寄生于昆虫并且通过释放线虫消化道内的共生菌杀死昆虫宿主的寄生线虫[1]。昆虫病原线虫与其共生菌是互利共生的。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菌在土壤中难以存活,单独侵染宿主后无法致病,并且在繁殖过程中可以释放致病毒素[2]。线虫在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生物科学
  昆虫学
   昆虫病理学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