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儒家从“修身”到“成圣”的理论“奇点”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儒家"修身"之"身"有两层含义:"体察本心"和"身体力行"。在此意义基础上的"修身"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培养德性;把德性恰当地运用于生活。在儒家看来,圣人是拥有德性并恰当而娴熟地运用德性的典范,因此,"成圣"就成为"修身"的最终目标。但是在儒家的功夫论中,道德的主动性与道德落实的能力之间需要一个转化点,否则从道德动机到道德行为就难以顺利实现。儒家特别重视的道德情感作为这一转化点,保证了"修身"到"成圣"的可行性。

【关键词】 修身成圣道德情感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014)
  • 【文献出处】 道德与文明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 编辑部邮箱 ,2015年04期
  • 【分类号】B82-06
  • 【被引频次】5
  • 【下载频次】488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