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心肺复苏后脑损伤预后评估的生化指标
【摘要】 <正>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以及器官功能支持技术的普及提高,大约有40%~60%的心脏骤停(CA)患者能够恢复自主循环(ROSC),但出院率仍徘徊在2%~14%的低水平,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脑组织顽固性缺血缺氧性损伤有关。目前临床常用的评价脑损伤方法,如神经系统查体、神经成像技术、电生理检查、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在CPR早期,尤其是在复苏后的最初数天敏感性、特异性较差。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生化标志物可能对CPR后脑损伤的程度及预后的判定有一定帮助,现就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主要存在于大脑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在
- 【文献出处】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Emergency Resuscitation and Disaster Medicine , 编辑部邮箱 ,2013年05期
- 【分类号】R4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