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生儿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体分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肖珮赵青黄妙霞

【机构】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儿科

【摘要】 目的:总结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高危因素及病原体分析。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石龙人民医院NICU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的新生儿共225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感染的23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体重、胎龄、置管时间、分娩方式、对导管的反复操作、肠道外营养是否为引起CRI的高危因素,并总结分析CR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CRI的发病率为10.2%,12.78/1000导管日。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低出生体重、PICC留置时间、反复对导管进行操作与CRI相关(P<0.05)。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置管时间、对导管的反复操作均为CRI的影响因素(P<0.05)。病原菌分析显示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56.5%,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和霉菌。结论:在我院NICU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PICC留置时间及反复对导管进行操作是引起CRI的高危因素。CRI常见的病原体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首位,其次是革兰阴性杆菌及霉菌。

【关键词】 新生儿导管相关性感染高危因素病原体PICC
  • 【文献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 编辑部邮箱 ,2013年13期
  • 【分类号】R472
  • 【被引频次】14
  • 【下载频次】132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