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抑郁症小鼠海马区BDNF表达和树突棘密度的时间变化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目的探讨抑郁症的不同阶段海马不同区域神经元(包括成熟和新生神经元)胞体BDNF的表达变化及树突棘密度的变化情况,为明确BDNF在抑郁症疾病的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对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57BL/6小鼠长期接受皮质酮应激处理,以强迫游泳和悬尾试验判断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否成功。选取此过程的5个时间点(分别为:皮质酮连续处理第10天、20天、35天、45天及60天),通过免疫荧光-confocal和高尔基染色分别对海马神经元胞体内BDNF的表达情况及树突棘密度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皮质酮持续处理35 d后,小鼠在强迫游泳和悬尾试验中的不动时间较溶剂对照组显著延长。在选取的时间点内,随着皮质酮处理时间的延长,CA1、CA3区、DG区(新生神经元和成熟神经元)单个神经元胞体内BDNF的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走向,具体表现在第10天DG区成熟神经元的BDNF开始大量表达,持续至35 d,第45天开始回落,新生神经元的平均BDNF表达量在第35天表达下降。CA1,CA3区BDNF表达量在35 d达高峰期,第45天开始下降。海马所有区域神经元表达BDNF在第60天呈反应性增高。不同区域树突棘的变化始于第35天,随后一直持续减少。结论海马不同亚区的神经元表达BDNF量依应激持续时间的不同呈非线性变化,且不同区域的神经细胞对应激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有较大差异。提示胞内BDNF表达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仅是抑郁症发病伴随的现象之一,而树突棘密度的变化或许是抑郁症的病理基础。

【关键词】 抑郁症BDNF树突棘神经可塑性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032006/L02)
  • 【文献出处】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 编辑部邮箱 ,2012年03期
  • 【分类号】R749.4
  • 【被引频次】6
  • 【下载频次】461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