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黄河口海洋动力输沙能力与流路安排研究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Sediment Transporting Capacity of Ocean Dynamics in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and Flow Path Arrangement
【下载频次】 ★★★☆
【作者】 陈雄波; 顾列平; 钱裕; 王崇浩;
【英文作者】 CHEN Xiong-bo1; GU Lie-ping2; QIAN Yu1; WANG Chong-hao3(1.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Ltd; Zhengzhou 450003; China; 2.China Shipbuilding NDRI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Ltd; Shanghai 200063; 3.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48; China);
【作者单位】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文献出处】 人民黄河 , Yellow River, 编辑部邮箱 2012年 12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入海流路; 海洋动力; 输沙能力; 时间尺度; 黄河口;
【英文关键词】 flow path to the sea; ocean dynamics; sediment transporting capacity; time scales; Yellow River estuary;
【摘要】 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了黄河入海口的海洋动力输沙能力,阐述了黄河入海流路选择与海洋动力输沙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口海洋动力输沙能力与流路安排紧密相关,黄河河口海洋动力输沙能力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重特性上去把握,三者是相互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黄河下游改道入海口选择时,应考虑渤海或黄海的近岸输沙能力;进行黄河三角洲的流路规划时,应分析各流路多年平均海洋输沙量;在确定清水沟流路组合方案时,应分析海洋动力的微观输沙能力。
【英文摘要】 Sediment transporting characteristics of ocean dynamics in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were analyzed in different time scales,then relationships of flow path selections and sediment transporting characteristics of ocean dynamics were studied.Results show that sediment transporting capacities of ocean dynamic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flow path selection.Sediment transporting characteristics can be understood by macro,mid and micro in time scales,which are unity of opposites.To select lower reaches and estuaries ...
【基金】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1008)
【更新日期】 2013-01-30
【分类号】 TV148
【正文快照】 据史料记载,在距今2 500 a间,黄河决口泛滥1 500多次,大的改道有26次,入海口北到天津附近,南到江苏省沿海的广阔区域。可以说,整个华北平原到处都可找到黄河改道的遗迹。1855—1889年黄河在铜瓦厢改道初期,大量的泥沙淤积在陶城铺以上,进入河口的泥沙很少,河口比较稳定。1889年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工业技术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基础科学
    泥沙动力学、河流动力学
     河口、港湾、海岸泥沙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