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未成熟血小板比率、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方法比较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杨学敏李光迪

【机构】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

【摘要】 目的探讨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血小板计数方法影响,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激光染色法(PLT-O)和电阻抗法(PLT-I)计数血小板与显微镜计数血小板比较研究。方法根据IPF与MPV选择XE-5000分析仪测试的高、中、低值血小板标本各1份,首先比较PLT-I与PLT-O测试计数血小板的精密度;其次用室间质评结果分析XE-5000仪两种测试的准确度。结果 XE-5000计数血小板低、中、高值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变异系数(CV)小于4.0%。血小板计数正常或高值且IPF<20%时用PLT-O与PLT-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减少且IPF>25%时,PLT-I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O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般情况下,血常规采用XE-5000PLT-I法计数血小板,当血小板减少且被复检软件程序拦截制片镜检发现有大血小板时,可用显微镜计数法或PLT-O法复查血小板数。

  • 【文献出处】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 编辑部邮箱 ,2012年07期
  • 【分类号】R446.1
  • 【被引频次】4
  • 【下载频次】141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