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国共和谈中张治中的思想变化及其贡献探析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The Research about the Change of Zhang Zhizhong's Thought and His Contribution during the Peace Negotiation of the Kuomintang Party with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下载频次】 ★★★★★
【作者】 王志明;
【英文作者】 WANG Zhi-ming(School of Marxism;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献出处】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编辑部邮箱 2012年 02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张治中; 国共和谈; 思想变化; 贡献;
【英文关键词】 Zhang Zhizhong; Peace Negotiation of the Kuomintang Party with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hange of thought; contribution;
【摘要】 张治中屡次参与国共和谈,在国共和谈中张治中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对中共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对国民党背离三民主义表示愤慨。促使张治中立场最后转变的原因是中共长期实行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是张治中对中共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深的结果,是因为他对蒋介石国民党失望,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所致。张治中为国内的和平停战做出了贡献,重庆谈判期间他为协议达成和毛泽东的安全防卫尽心尽力,解放战争期间他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
【英文摘要】 Zhang Zhizhong involved in the peace negotiation of the Kuomintang Party with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for several times.His thought changed,including the thought of the Kuomintang Party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and he expressed his outrage at The Kuomintang Party for the departure from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The long-term united front polic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spired the final change of Zhang Zhizhong's position.At the same time,this is the result of Zhang Zhizhong's further...
【更新日期】 2012-08-13
【分类号】 K266
【正文快照】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国共两党长时间的谈判中,张治中是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曾作为国民党的和谈代表与中共进行过多次谈判。在国共和谈前后,他的思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力主和共,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表示不满,对蒋介石背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表示愤慨,他由忠实地执行蒋?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历史、地理
  中国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