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建国初期苏联对我国东北地区农业技术援助的研究
【摘要】 一、苏联农业技术援助的背景和条件建国初期中俄科技交流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在政治、军事上实行孤立、遏制,在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企图孤立中国,切断中国与西方的经贸往来和技术交流。对此,我国政府只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苏联曾派遣大批专家到我国帮助建设和技术指导。旧中国的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农业生产同样落后。1949年粮食平均亩产137斤,棉花21斤。(1)此外,因大面积农田(12795万亩)受灾,农业总产量只有2100亿斤,为战前平均水平的75%,粮食减产150亿斤以上,灾民达4000万人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北亚地区跨境合作开发与东北边疆安全战略研究”(09JJDGJW99)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献出处】 农业考古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 编辑部邮箱 ,2010年04期
- 【分类号】F329
- 【被引频次】3
- 【下载频次】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