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硝磺草酮对玉米药害的早期诊断和缓解方法
【摘要】 2006~2007年于北京市海淀区试验地开展了硝磺草酮对玉米不同品种的安全性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碧护对药害的缓解作用方面的研究。以华北地区主栽的4个玉米品种为试材,按常规栽培习惯进行种植,小区面积60m2。玉米4~5叶期,以0、105ga.i./hm2、210ga.i./hm2、420ga.i./hm2、840ga.i./hm2的剂量喷施硝磺草酮,施药7d后再按0和30g/hm2的制剂用量喷施碧护。硝磺草酮的喷液量为600L/hm2,碧护的喷液量为300L/hm2。施药后2d,玉米叶片的PPM值迅速降低,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恢复,但不同玉米品种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以白糯6号对药剂最敏感,需要10d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甜单8号次之,需要8d才能恢复;滑丰986和郑单21相对不是很敏感,需要6d恢复。处理后3~4d,玉米在硝磺草酮作用下,叶片白化,随用药量的增加而药害程度加重。硝磺草酮对玉米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4个玉米品种的株高和鲜重均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不用药的对照。喷施了碧护之后,玉米恢复程度有所加强,玉米株高明显增高。
【基金】 中荷合作除草剂使用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编号:ORET01/32);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农田恶性杂草防控新技术”(编号:2006BAD08A09)
- 【文献出处】 杂草科学 ,Weed Science , 编辑部邮箱 ,2009年04期
- 【分类号】S435.131
- 【被引频次】15
- 【下载频次】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