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药源性肝损害及其防治
【摘要】 肝脏是药物在人体内代谢最主要的场所,在药物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药物在此进行聚合、氧化、还原、羟基化以及去甲基化等一系列的代谢过程,从而在全身诸个脏器发挥效应。因此,肝脏是最易遭受药物影响造成损害的器官。据统计,包括中草药在内,有1 000余种药物可能导致肝损害,如很多抗肿瘤药、抗结核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神经系统药物等。随着医药科学的迅速发展,基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药理学研究以及对药动学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对药源性肝损害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亦为预防和减少药物引发肝损害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普遍认为,药源性肝损害与细胞色素P450酶系或机体免疫系统相关。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可因所用药物和患者个体特异性而有较大差异,通常按临床病理可分为急性药源性肝损害和慢性药源性肝损害两大类。发生药源性肝损害是多因素的,药物本身毒性、药物的剂量、患者的年龄、性别、对药物的敏感性、免疫状态、病理状态、联合用药等都可能在其中起作用。
- 【文献出处】 医药导报 ,Herald of Medicine , 编辑部邮箱 ,2009年09期
- 【分类号】R595.3
- 【被引频次】12
- 【下载频次】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