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我国职业性哮喘的病因及诊断现状——附43例临床分析

Analysis on 43 clinical cases of occupational asthma and its causes and diagnosis status in China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孙道远张巡淼宋莉闫永建蒋轶文

【Author】 SUN Dao-yuan1,ZHANG Xun-miao1,SONG Li2,YAN Yong-jian3,JIANG Yi-wen4

【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医院)黑龙江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院辽宁省职业病防治院

【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职业性哮喘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现状,为修订《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6例职业性哮喘病例,结合协作单位已发表的27例职业有关哮喘病例,并完善有关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收集的资料显示,导致职业性哮喘发病率较高的变应原依次为抗生素(主要为头孢霉素类、青霉素类)、异氰酸酯类、酸酐、甲醛、过硫酸盐。多在接触变应原后3个月~5年出现哮喘症状。37.0%患者发病前有变应性鼻炎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主要与患者是否及时脱离变应原接触有关。目前,国内职业性哮喘的病因诊断主要依赖现场型特异性激发实验(A-BPT)。结论建议在修订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时对职业性变应原作适当的扩展。诊断分级可依据脱离变应原及经规范化治疗后哮喘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的频度、对活动和睡眠的影响,以及气道阻力增高的实验室检查等结果综合判定,将脱离变应原后哮喘的自愈性、临床表现不典型者的气道高反应性作为诊断起点。

【基金】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
  • 【文献出处】 中国职业医学 ,China Occupational Medicine , 编辑部邮箱 ,2009年03期
  • 【分类号】R135.1
  • 【被引频次】14
  • 【下载频次】327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