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丙型肝炎感染途径与肝损害程度的相关性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丙肝)感染途径及其对肝脏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和自动生化速率法分别检测90例输血后丙肝患者(PTHC组)和33例献血查体发现的丙肝患者(DHC组)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抗-HCV及ALT水平。结果PTHC组HCV-RNA阳性率和ALT异常率均显著高于DHC组(P均<0.0 l);HCV-RNA阳性患者中,PTHC组HCV-RNA水平均显著高于DHC组(P<0.01);ALT异常患者中,PTHC组ALT水平均显著高于DHC组(P<0.01)。HCV-RNA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797,P<0.01)。结论丙肝患者肝损害程度与感染途径有关,输血后丙肝患者肝损害程度重于其他途径感染的丙肝患者,原因为输血后丙肝感染HCV量大。

【基金】 常州市卫生局资助项目(wj200447)
  • 【文献出处】 山东医药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 编辑部邮箱 ,2009年07期
  • 【分类号】R512.63
  • 【被引频次】2
  • 【下载频次】109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