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DWI及动态增强MRI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Value of DWI and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ymph node lesions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刘妍夏黎明梁赵玉王承缘

【Author】 LIU Yan,XIA Li-ming,LIANG Zhao-yu,WANG Cheng-yuan (Hunan Provincial Tumor Hostipal,Changsha,Hunan 410013,China)

【机构】 湖南省肿瘤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动态增强MRI(DCE-MRI)在颈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相控阵线圈,46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26例恶性病变,20例良性病变)。全部病例使用体线圈行SE-EPIDWI序列扫描,采用全方位扩散梯度及6个b值扫描,DWI扫描时间40~52s。分析46例病例中淋巴结的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特点,并行动态增强MRI和常规MRI增强检查,分析比较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MRI征象,计算病灶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间Tmax,最大强化速率Slopemax,并根据病变最高强化区ROI的测量值,绘制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I-Time曲线)。结果在DWI序列扫描中,良性和恶性淋巴结均呈高信号,恶性淋巴结组的平均ADC值为(0.834±0.192)×10-3mm2/s,良性淋巴结组为(1.687±0.252)×10-3mm2/s,恶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良性淋巴结组(P<0.0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淋巴结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表现为Ⅰ型,而恶性淋巴结多为Ⅲ型,Ⅱ型曲线均可见于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病变。结论DWI可作为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的一种快速可行的新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通过动态增强进一步揭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有助于对淋巴结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更能有效地鉴别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病变。

  • 【文献出处】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of Hunan , 编辑部邮箱 ,2009年06期
  • 【分类号】R445.2
  • 【被引频次】16
  • 【下载频次】143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