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防治
【摘要】 我国每年约有15万新生儿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过去公认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创伤、麻醉、体外循环、输血、围手术期等问题,始终制约着手术成功率。自1967年Porstmann等采用导管法用Ivalon塑料泡沫塞经股动脉堵塞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es PDA)成功以来,利用介入性方法治疗其他心内缺损,如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 defectVSD)、卵圆孔未闭、体肺侧支等已有30余年的历史[1~5]。目前,上述各项技术已相对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1997年Amp
【基金】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基金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黔省专(2005)228号]
- 【文献出处】 贵阳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iyang Medical College , 编辑部邮箱 ,2009年04期
- 【分类号】R725.4
- 【被引频次】5
- 【下载频次】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