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壮药基础理论概述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庞宇舟黄冬玲韦松基蒋祖玲

【机构】 广西中医学院

【摘要】 壮药的起源和使用历史悠久,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壮族先民及历代壮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探索总结了壮药分类、采集、加工及贮藏、性味与功效、用药原则、配伍与组方、毒药的应用、用药禁忌、用量与用法等方面的认识,形成了独特的壮药基础理论。1分类壮医对药物的分类源于医疗实践,同时受中医药理论的影响,并随着壮医理论的挖掘总结和壮医临床分科的出现而有不同的分类。1.1按颜色分类早期的壮药分类源于对药物及其作用的朴素认识,分为红药、黑药、白药、黄药。红药如月月红、鸡血藤等;黑药如黑芝麻、乌骨鸡、何首乌等;白药如白浆木瓜等;黄药如黄姜、无根藤、木黄连等[1]16。1.2按性味分类受中医药理论和阴

【关键词】 壮药基础理论概述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编号:桂科自0542101)
  • 【文献出处】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 编辑部邮箱 ,2009年02期
  • 【分类号】R291.8
  • 【被引频次】14
  • 【下载频次】414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