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实名制对短间隔献血的干预研究
【摘要】 [目的]避免短间隔献血,保证献血者健康和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探讨实名制对短间隔献血的干预效果。[方法]设定以实名制献血为核心的干预措施,2006年开始实施干预,随访24个月,调查2005至2007年间短间隔献血者基本情况,设计调查表调查短间隔献血发生原因,分析短间隔献血发生率的变化。[结果]短间隔献血发生率女性(0.77‰)和20~24岁组(0.99‰)较多;短间隔献血者和非短间隔献血者血液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6.3%与94.8%,两者类似。发生短间隔献血的主要原因为时间记错(27.9%)、认为无所谓(13.9%)、不完全了解间隔期要求(15.2%)、减肥(10.9%)和确认血型(6.3%)。短间隔献血发生率从2006年3月国家实行实名制献血前的1.28‰降为实行后的0.11‰。[结论]实名制献血;一个地区设置一个献供血机构;实现献血信息的共享和在线更新;加强宣传,扫除知识盲点;严格现场健康咨询,规范献血过程沟通;严格执行血液采集规程等综合干预是避免短间隔献血的有效措施。
- 【文献出处】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Strait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 编辑部邮箱 ,2008年04期
- 【分类号】R193.3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