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酞咪哌啶酮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机制
【摘要】 目的观察酞咪哌啶酮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机制及不良反应。方法反应停起始剂量150 mg/d,每周增加50~100 mg/d,直至200~300 mg/d;地塞米松40 mg/d,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28 d为1疗程。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结果18例MM患者中部分缓解5例,进步9例,无效4例,无完全缓解患者,总有效率77.8%,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治疗前MVD(74±29)显著高于治疗后MVD(57±18)(P<0.05),两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MVD(31±12)(P<0.01)。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为(72±20)ng/L,显著低于治疗前(181±26)ng/L(P<0.01),两组与正常对照组(56±16)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患者MVD和VEGF明显增高,经酞咪哌啶酮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后两者均明显下降。反应停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有效、安全。
【关键词】 酞咪哌啶酮;
地塞米松;
多发性骨髓瘤;
微血管密度;
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金】 广东省佛山市医学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04554)
- 【文献出处】 临床医学 ,Clinical Medicine , 编辑部邮箱 ,2008年01期
- 【分类号】R733.3
- 【被引频次】3
- 【下载频次】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