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古典诗词教学应注重理解诗意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陈观子

【机构】 广东湛江一中

【摘要】 理解诗意当然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类似于翻译),但理解诗意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感受到美。如何使学生感受到美呢?我们的同行作出了许多探索,但有些老师过于注重理解(理性地分解),教学诗歌时分析过于理性,流于琐碎,解来解去,却解掉了诗歌的神韵,这是有违诗歌欣赏原则的。“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方法很多,下面举列三种。一、风景再造品诗境所谓风景再造,即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散文,如王维的《过故人庄》,辛弃疾的《清平乐·茅

  • 【文献出处】 语文教学与研究 ,Chinese Teaching & Studies , 编辑部邮箱 ,2005年11期
  • 【分类号】G633.3
  • 【下载频次】45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