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启蒙与同情——“五四”文学中“我”与贫弱者关系的一种透视

Enlightenment and Compassion ——An interpretatio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 and Impoverished person in Wu-Si literature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钱少武

【Author】 QIAN Shao-wu (The Shool of Literatur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100875广东韶关学院中文系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 一般认为,启蒙是“五四”10年文学(1917~1927年)的流行色,也是这一时期文学所要表现的重大主题。但是“五四”文学(包括高潮期及退潮期的文学)以第一人称“我”叙述、抒发与贫弱者有关故事或情感的作品中,“我”对贫弱者深厚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同情往往会遮蔽启蒙甚至淹没启蒙。这种同情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家启蒙意识的传达,但却无损于文学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这种同情是中国古已有之的,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思维惯性的强大,足以影响到“五四”作家启蒙话语的表达。

【Abstract】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n some of works of Wu-Si literature, “my” strong compassion given to an impoverished person has no effective roles so as to weaken author’s enlightenment, without hurting the art value of the works.

  • 【文献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 编辑部邮箱 ,2005年02期
  • 【分类号】I206.6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181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