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自然之魂 教育新风——《爱弥尔》导读
【摘要】 1762年《爱弥尔》在荷兰的问世引起了当时法国最高统治阶层的一阵恐慌,巴黎教会发出通缉令,《爱弥尔》被当众焚烧,然而在伦敦却出现了抢购风潮,随之便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归于自然”更成为盛行一时的流行语。两百年后的今天,有教育学者言,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存于世,纵使其他的教育著述尽毁,教育园地亦是馥郁芬芳的。究竟是什么赋予它这般魅力,使其能同时在政治和教育等各方面经久不衰地产生历史性影响?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它的里程碑式的意义。一、《爱弥尔》诞生的时代背景1.社会背景。当英国资本主义生产迅猛发展之时,18世纪的法国仍处在封建专制的高压之下,最恰当的概括便是路易十四的“朕即国
- 【文献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 ,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 编辑部邮箱 ,2005年21期
- 【分类号】G40
- 【下载频次】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