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摘要】 翼状胬肉表现为呈三角形增厚的球结膜组织病变 ,其头部侵袭生长至角膜 ,体部位于睑裂区的—侧 ,大多生长在鼻侧 ,增生的组织肥厚、血管扩张 ,尤其是复发型翼状胬肉给患者造成美容缺陷和视力损害[1 ] ,且至今尚没有一种发病机制学说受到公认。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较新的认识 ,本文就目前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细胞凋亡与翼状胬肉细胞凋亡是机体发育过程中细胞清除的正常途径。此途径的紊乱将导致发育异常和肿瘤的发生。细胞凋亡主要受 bcl- 2、bax等基因的调控 ,其中 bcl- 2抑制细胞凋亡 ,bax促进细胞凋亡并起抑制 bcl- 2的作用。翼状胬肉的发生
- 【文献出处】 广东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 编辑部邮箱 ,2005年01期
- 【分类号】R777.33
- 【被引频次】7
- 【下载频次】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