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A31雄性育性对光周期的反应

The Response of the Male Fertility of A31 to Photoperiod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何蓓如董普辉马翎健宋喜悦胡银岗康海岐

【Author】 HE Pei Ru, DONG Pu Hui, MA Ling Jian, SONG Xi Yue, HU Yin Gang, KANG Hai Qi (College of Agronomy,Northwest Sci 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Yangling 712100,Shaanxi,China)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陵712100陕西杨陵712100陕西杨陵712100

【摘要】 小麦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最早是日本学者SasakumaJ和OhtsukaI( 1 979)等[1 ] 研究小麦核质互作不育时 ,在D2 类细胞质普通小麦核代换系中发现的。他们认为较长的日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造成了D2 类细胞质的核代换系育性的变化[1 ] 。MuraiK等[2 ,3 ] 创造了许多具粗厚山羊草 (Ae crassa)细胞质的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系 (PCMS) ,并对其遗传及恢复特性等进行了研究。我国学者徐乃瑜等[4 ] 、何蓓如等[5] 、吴郁文等[6 ] 也进行了此方面的研究。笔者选育出的光周期敏感小麦雄性不育系A3 1 ,在全国不同生态地区存在明显的雄性育性变异。为使其尽快应用

【基金】 国家“8 6 3”计划项目 ( 2 0 0 1AA2 41 0 4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 0 0 1SM0 2 )。
  • 【文献出处】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 编辑部邮箱 ,2004年11期
  • 【分类号】S512.1
  • 【被引频次】26
  • 【下载频次】137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