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川西鲜水河断裂带拉丁期放射虫、硅质岩及构造演化意义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鲜水河断裂带如年各组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动物群, 包括Muelleritortis, Baumgartneria Oertlispongus, Paroertlispongus和Pseudoertlispongus 等, 地质时代为中三叠世拉丁期. 硅质岩SiO2的含量变化范围在71.16% ~ 90.06%之间, Si/Al比值为49 ~ 71, 表明它们含有较高比例的陆源泥质沉积物; Al2O3/(Al2O3 + Fe2O3) 比值为0.63 ~ 0.81, V < 23 mg/g, V/Y < 2.8, Ti/V > 26, 具有大陆边缘型硅质岩的特征; 大部分样品的稀土元素的Ce/Ce*比值为1.02 ~ 1.47, LaN/CeN比值为0.75 ~ 1.07, 为大陆边缘型硅质岩, 仅1件样品的稀土元素具有大洋盆地硅质岩的特征. 浊积岩、放射虫硅质岩和玄武岩组合及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 鲜水河断裂带在中三叠世拉丁期处于强烈裂陷阶段.

【关键词】 硅质岩放射虫三叠纪鲜水河断裂带川西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1:25万康定县幅地质调查(批准号: 200113000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232025);湖北省地球表层实验室资助项目
  • 【文献出处】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Science in China,Ser.D , 编辑部邮箱 ,2004年07期
  • 【分类号】P542.3
  • 【被引频次】14
  • 【下载频次】282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