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肉牛脐部窦道的诊疗体会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在兽医临床实践中,笔者遇到过数例肉牛脐部发生窦道的病例。按常规疗法,是用手术方法除去窦道内的异物和坏死组织,消除瘢痕化的病理性管壁,控制感染。但肉牛脐部窦道管低深,病变面积大,手术造成创面大,容易继发感染,特别是夏天对肉牛的康复更为不利。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症状肉牛脐部窦道多发于公牛,一般发生于尿道前缘。初期仅见一圆形粉红色包囊。随病程发展,包囊逐渐增大呈圆柱状。囊坚硬,内有波动感。后包囊头破裂,流出大量腥臭豆腐渣样脓汁。病牛精神萎糜、厌食、烦燥不安,体温略有升高。2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初步诊断。但确诊需用金属探针进行探诊,以确定窦道的深浅、方向、有无分支等

  • 【文献出处】 山东畜牧兽医 ,Shandong Journal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ience , 编辑部邮箱 ,2004年03期
  • 【分类号】S858.23
  • 【下载频次】8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