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hromboticthrombcytopenicpurpura,TTP)是一种血栓性微血管病 ,随着临床警惕性的提高 ,其检出率有所增高。TTP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热、肾功能衰竭及神经系统异常 ,称之为五联征。其病程进展迅速 ,死亡率高 ,虽经积极的血浆置换治疗 ,死亡率已降至 2 5 %左右 ,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一、TTP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血管内皮损伤被定为TTP的主要病理机制。血管内皮损伤后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 :①激活血小板 ,使之黏附及聚集 ;②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及分泌的前列环素 (PGI2 )及组织纤溶

  • 【文献出处】 北京医学 ,Beijing Medical Journal , 编辑部邮箱 ,2004年02期
  • 【分类号】R554.6
  • 【被引频次】4
  • 【下载频次】132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