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诊断
【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并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1991年1月2002年5月本院73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选择Olympus电子内镜系列,Seldinger’s血管造影,小肠钡灌及剖腹探查配合术中内镜检查了解消化道出血原因。结果 从出血部位分为:十二指肠降段以下出血19例,占26.2%;十二指肠水平部以下包括空肠、回肠出血51例,占69.9%;结肠出血3例,占3.9%。从病变性质可分为:平滑肌瘤12例,占16.4%;肉瘤2例,腺癌12例;占16.4%;钩虫病10例,占13.7%;血管畸形10例,占13.7%;腺瘤6例,占8.2%;壶腹癌3例;胃癌4例;溃疡4例;恶性组织细胞疡(简称恶组)2例,憩室4例,其他克罗恩病1例,错构瘤1例,缺血性肠炎1例,类癌1例。检出方法:胃镜9例,十二指肠镜2例,小肠镜25例,小肠钡灌15例,血管造影17例,结肠镜2例,剖腹探查配合术中内镜检查3例。结论 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包括平滑肌瘤、肉瘤,腺瘤、癌,钩虫病,血管畸形等;出血部位主要在小肠。诊断需结合病史合理选用1种或多种检查方法,必要时剖腹探查配合术中内镜检查。
- 【文献出处】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Clinical Education of General Practice , 编辑部邮箱 ,2003年03期
- 【分类号】R57
- 【下载频次】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