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阿斯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应用
【摘要】 阿斯匹林(乙酰水杨酸)问世200多年来,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感冒发热和风湿病等。1970年前后,学者们发现它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作用,防止血液凝固成血栓。从此,阿斯匹林便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成了当今公认的抗血小板首选药物。我们知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使血液凝固,从而防止出血。但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变得异常亢进,特别是当血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很不稳定而突然破裂时,血小板会很快黏附于这些斑块上,聚集形成血栓凝块,将血管堵塞。血小板破裂后还可引起血管急剧痉挛收缩,进一步使血管变窄,血流受阻甚至完全中断。这种变化最常发生于心脏的冠状动脉,是心绞
- 【文献出处】 老年人 ,The Elderly , 编辑部邮箱 ,2003年06期
- 【分类号】R54
- 【下载频次】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