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甲型病毒性肝炎
【摘要】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HA),于1973年发现病毒(HAV)。HAV属于微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是一种无囊膜正20面体颗粒,直径27纳米,内含正链RNA基因组。本病系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严重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1988年上海地区甲肝暴发流行系由污染毛蛐所致,有引万余人发病。我国甲肝以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秋冬季发病率较高。病后患者有持久免疫力,通常不会慢性化。甲肝潜伏期为15~45天,临床分为急性黄恒型、急性无黄疸型、淤股型和重症型4个类型肝炎。急性黄疽型根据病程分为黄疸前期,多有发热,明显消化道症状,全身乏力,逐渐尿色加深,持续一周左右,黄疸期,热退黄疸出现,肝区隐痛,肝肿大,
- 【文献出处】 中国农村医学 , 编辑部邮箱 ,1998年02期
- 【分类号】R512.6
- 【下载频次】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