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疆南天山东部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的牙形类及其意义

CONODONTS FROM THE ARPISHMEBULAQ FORMATION(LATE LOCHKOVIAN) OF EASTERN SOUTH TIANSHAN AND THEIR SIGNIFICANCE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夏凤生

【Author】 Xia Fengsheng(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aeont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210008)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摘要】 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的牙形类带自下而上分为delta带和pesavis带,时代为早泥盆世晚洛赫柯夫期。含奥泽克刺相(ozarkodinanbiofacies)牙形类的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指示了一个浅水陆棚海环境,它可以和中国及世界其它地区含同时代的牙形类地层对比。用多分子器官的概念扼要描述和详细讨论、比较了出现在该组的8个牙形类器官种或亚种。

【基金】 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 【文献出处】 古生物学报 ,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 , 编辑部邮箱 ,1998年S1期
  • 【分类号】Q915.811,
  • 【被引频次】8
  • 【下载频次】104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