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黄龙CO2成因质疑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正> 在“不同岩溶动力系统的碳稳定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一文中,笔者提出黄龙系统的CO2可能是深部岩浆起源及灰岩遇高温分解产生的CO2的混合物,初步计算结果,来自岩浆的CO2占77%。据现有文献资料,这是首次提出的黄龙CO2来自地球内部属深源CO2的看法,它不仅对黄龙钙华的成因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而且也为岩溶作用与碳循环的关系提供了新的信息。但是,在分析了该文所列资料后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1)黄龙沟从上游到下游8个水点的δ13C值有两个特点,一是分布区间窄,集中在2.0‰~3.7‰之间,另一是数值大,全部大于0。表明碳同位素非常重。这一测试结果,显然与目前公认的幔源CO2的δ13C值不在一个级别上。幔源碳的δ13C值主要是通过金刚石、岩浆碳酸岩及幔源岩石的气液包裹体的研究获得的,目前公认的幔源碳的δ13C值变化在-4.7‰~-8.0‰之间,平均值约为-5‰,云南腾冲热水中的碳同位素,在总计48个δ13C数据中,-2.4‰~-8.0‰之间的有32个,占数据总数的66%,平均值为

  • 【分类号】P59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88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