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利率机制改革与控制货币需求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蔡彤胡少红汪新芽

【机构】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 一长期以来,我国的利率机制存在着两个弊端:一是负利率。从1978年以来,我国的平均通胀率达到两位数,但银行存贷款平均利率为8%;二是利率刚性。同样从1978年以来,我国调整利率的次数极少,仅13次,勿庸说根据经济的波动预调和微调利率。这两个弊端造成了利率机制与货币需求的长期脱节,我国只能靠信贷规模来调节货币需求,由于利用利率来配置资金的方法无效,利率又人为地压低,不能很好地反映资金的需求情况,资金需求过剩,因而资金的分配只能通过信贷配给的方式。如图所图1金融抑制下的社会亏损图中,Ⅱ为投资线,SS2为储蓄线,OC为最高实质存款率。由于实质利率最高只能达到OC,而投资收益为OD,所以一小部分能获得

  • 【分类号】F832.2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26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