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试论《切韵》音系的语音基础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赵光智

【机构】 昌潍师专中文系

【摘要】 <正> 《切韵》(其后身是《广韵》)是汉语语音史上一部最重要的著作,人们不但用它来研究汉语中古语音,而且还用它来前考上古音,后推现代方言。其历史价值,必然引起人们对其音系性质——语音基础十分地关注,故而研究者甚众,结论也大相径庭。众家结论可归纳为两大派别,一是综合派,认为《切韵》音系综合了六朝至隋的各地方言并包含了古代语音。章太炎说:"《广韵》所包,兼有古今方国之音,非并时同地得有声势:百六种也。"①何九盈说它是"大杂凑"。②黄淬伯说它是"综合语音"。③一是单一方言派,认为《切韵》音系的基础是当时某一特定方言,又分两小派,一主长安话,以高丰汉为代表,④这一派影响不大,现代学者大都不信从;一主洛阳话,以王显、邵荣芬为代表,⑤认为其音系基础是洛阳话,但也吸收了有限的古语和金陵等方言的音类。我们认为,《切韵》音系只能以六朝至隋代的一种活语言为基础,而这个方言就是当时的洛阳话,当然,在洛阳话的基础上,有限地吸收一些古音和方言音,是可能的,就象现代《新华字典》中也兼收一些古音和方言音一样。

  • 【文献出处】 昌潍师专学报 ,Journal of Changwei Teachers College , 编辑部邮箱 ,1997年04期
  • 【分类号】H11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287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