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秦皇岛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及灭鼠效果观察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正> 为了控制秦皇岛市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情,我们于1984~1993年的每年流行前期(11~12月)进行疫源地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开展灭鼠。将监测点分三种类型,即疫区、潜在疫区和侦察区,每种类型区各选3个监测点。发病村为疫区点,疫区点周围的乡为潜在疫区点,未发病的县、区为侦察点。一、鼠种构成及鼠密度:三种类型监测区用夹夜法共布鼠夹31649夹次,宅区27807夹次,田野3842夹次。所捕鼠有3科、5属、7种,计2546只。各监测区田野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和纹背仓鼠,密度在8.9%~9.3%。各监测区住宅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81.3%(1778/2187),1984~1986年未开展灭鼠时三种类型区住宅鼠密度在11.2%~12.5%之间,相

  • 【文献出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编辑部邮箱 ,1996年01期
  • 【分类号】R512.8;R184
  • 【被引频次】2
  • 【下载频次】20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