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带下(卵周隙)受精精卵识别机理的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正>若干年来,世界范围内推行的3种显微注射的体外受精技术,称之为:(1)透明带开孔技术(Partial zona dissetion,PZD),(2)卵透明带下注射技术(Subzonal insemination,SUZI),(3)卵质内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使用这3种技术的共同目的,旨在弥补试管婴儿常规体外受精方法失败的人或体外受精成功率低的人,而采用的显微操作技术,在国际临床应用上已见成效,目前SUZI和ICSI的成功率比PZD为高。至于机理研究,目前大多数侧重在生理效果的分析和成功率上,或者对精子顶体反应的重要性的探讨,但对其精卵识别机制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试图采用SUZI揭示精卵在透明带下(卵周隙中)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带下受精精子精卵识别地鼠大熊猫
【基金】 中国科学院“八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资助项目
  • 【文献出处】 科学通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编辑部邮箱 ,1996年19期
  • 【分类号】R321-33
  • 【被引频次】7
  • 【下载频次】190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