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电针大鼠颧髎穴镇尾痛的机制研究──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VM)和孤束核(NTS)的作用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一、成年大鼠电针颠髅穴镇尾部电刺激致痛,研究表明有效率达86.3%。二、电针颜脸穴镇痛见效后,原来痛刺激所致的骰尾段脊髓背角及中央灰质和额前皮质内侧的FOS标记,重又消失或减弱,而脑干巨细胞网状核,楔状核、上丘中、深层灰质、脚间核、弓状核及视前区等与镇痛有关核团出现较多Fos表达。(三)应用Fos和递质免疫组化双标法,显示RVM和DR中5-HT能和人、A、A、A、部位的DBH阳性神经元与FOS有共存,并且针组在RVM中的和人区的FOS共存数显著较痛组明显。(四)于大鼠RVM内微量注入纳洛酮,可翻转电针所致的镇痛;而单纯纳洛酮或生理盐水注入则无影响。表明RVM中内阿片肽可能参与颧滚镇尾痛,免疫细

  • 【文献出处】 针刺研究 ,Acupuncture Research , 编辑部邮箱 ,1994年Z1期
  • 【分类号】R245.319
  • 【下载频次】68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