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清代蒙古驿政
【摘要】 <正>一、内蒙古五路驿站的设置 清初,因忙于南方的统一战争和平定“三藩之乱”,清朝政府还无暇顾及蒙古设站事宜。当时,蒙古地区尚无大的战事,过往蒙古各部官员,视路程远近和季节的不同,或自备马匹,或骑内地驿马前往目的地。所需口粮、草料等均由过往地方提供。路程较远的则有蒙古“边外驿马”,凭信牌由沿途各蒙旗安设的苏木驿站(或台站),供应驼马和食宿。据《大清会典》(康熙朝)记载,顺治十二年(1655年)“索伦之入质者,在边外乘蒙古驿马,支给食物。入边,乘内地驿马,支给行粮。(同书,“驿递”)。各蒙旗所设驿站,均在各自界内,以所辖苏木为单位,自行安设。它是在各旗原有负责支应乌拉的专门机构基础上发展的。此后,蒙旗的乌拉制度逐步为驿站制度所取代,成为官设驿站的补充,或联结中央与地方交通运输的纽带。
- 【文献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 编辑部邮箱 ,1993年02期
- 【被引频次】15
- 【下载频次】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