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江苏省大麦赤霉病致病菌种的鉴定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1975—1983和从江苏各市、县采集大麦赤霉病病穗标样126份,单孢子分离获得142个纯菌株,经综合鉴定分别属于镰刀菌的5个种。其中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占95%;弯角镰刀菌(F.camptoceras wr.and Rg.),占0.7%;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Sheld.)占1.4%;半裸镰刀菌(F.semifectum Berk.),占2.1%;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0(Fr.)Sacc],占0.7%。通过穗期致病力的测定,禾谷镰刀菌、弯角镰刀菌为强致病种;燕麦镰刀菌、串珠镰刀菌为中等致病菌种;半裸镰刀菌为弱致病菌种。麦类赤霉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麦类作物上的重要病害,在流行年份和流行地区除造成产量损失外,病麦粒中由麦类赤霉病菌所产生的毒素常引起人、畜中毒。对于引致麦类赤霉病的镰刀菌的研究,国内外已有许多报导,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在镰刀菌种类的研究中报导了许多新的致病菌种,[2、7、9、10、11]另外在国内外的一些研究中报道了有二十余种镰刀菌能够产生毒素[6]、[8]。本研究主要是明确本省大麦赤霉病致病菌种类、优势种、致病力及其分布,为菌系分化、抗赤霉病育种和镰刀菌的毒素研究提供依据。

  • 【被引频次】2
  • 【下载频次】64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