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试论土地综合利用配置的镶嵌模式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正> 黄土丘陵区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主体部分,约在东经100°—115°、北纬32°—41°之间广泛分布。海拔起伏于1,000—2,400米上下。从大趋势讲,随着纬度的增加,年平均气温由12℃降至6℃;沿着经度的减小,年降雨量由600毫米减少到300毫米;又因海拔的起伏,也引起水热条件的明显变化。开发甚早,人口较密(50—300人/平方公里),土地利用上单一经营(作物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60—80%),造成地面光秃,年侵蚀模数达5,000—30,000吨/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经济贫困,互为因果,恶性循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振兴社会经济,自五十年代以来,我们在丘陵区的许多地方,先后作过将近30个生产单位或小流域的土地利用配置规划。早期的工作是用传统方法;近年来,在原经验方法基础上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的原理与方法,提出一种在土地综合利用配置上建造镶嵌模式的途径。这种模式使防护与生产构成一统一体,所以也称“寓防护予生产”体系。本文主要是讨论这方面的问题。

  • 【文献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编辑部邮箱 ,1985年03期
  • 【被引频次】18
  • 【下载频次】41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