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从生产布局调整论我国蚕桑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摘要】 <正>在考虑蚕桑生产布局调整时,首先要考虑到有利于提高茧丝质量,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选择、有计划、有重点的安排发展,克服发展中的盲目性,改变过去面广量少,过于分散的生产状态,采取加大生产比重、产区相对集中的方式,使蚕桑生产向商品苗基地化的方向发展.抓好占全国20%左右的重点蚕桑县,就掌握了全国90%以上的产茧量.今后在发展丘陵山区的同时,应重视平原、河滩、圩区、坝地的开拓.在我国南方中部亚热带丘陵山区及边缘热带地区,若其他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并已形成为生产基地,而蚕桑在该地的经济效益又不显著,就不宜勉强去“争地”发展.但在条件具备的最适宜的地区,则应让其充分发展,使之形成为优质高产商品茧基地.今后蚕桑应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进行集约化经营以提高土地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
- 【文献出处】 蚕业科学 ,Acta Sericologica Sinica , 编辑部邮箱 ,1985年04期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