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湖南省不同生态区稻田主要复种制定位试验总结
【摘要】 我省不同生态区进行的豆稻、豆间玉米稻、油稻稻和肥稻稻等复种制度的定位试验,据6个试验点5年的资料统计,农作物总生物量和经济产量均以油稻稻制最高,豆稻制最低。粗蛋白亩产量则以豆间玉米稻最高,豆稻制次之,这两种复种制分别比肥稻稻制高45.7%、30.8%。每亩净产值豆间玉米稻、油稻稻和豆稻制比肥稻稻制高27.3—38.3%。不同生态区农作物产量差别较大,以衡阳盆地最高,湘江中、下游丘陵区次之,雪峰山区和洞庭湖平原较低,这与气候等生态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豆稻等水旱复种制,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活动而提高土壤酶活性,从而增加了植物营养元素的释放,提高了施肥效果。因此,在稻田实行肥稻稻与多种形式的水旱复种制合理轮作,对于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稳产、高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等都有利。特别是适当发展豆间玉米稻加冬作物的复种制度,既能用地、养地结合,又能调整粮食结构,促进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 我省自然条件优越,除高海拔的山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外,大部份地区适合一年三熟制的发展,特别是冬季油菜、大麦等作物的发展潜力很大,但要根据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种植结构,不能搞一刀切。 根据试验,农作物的叶面积对产量的影响很大,?
- 【文献出处】 湖南省作物学会会刊 , 编辑部邮箱 ,1984年02期
- 【下载频次】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