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我省南部低热地区仍应继续种植双季稻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陈德寿

【机构】 黔西南州农校

【摘要】 安排农业生产,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这是农业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十年动乱时期,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我省不少地方在不具备种植双季稻的地区盲目推广双季稻,造成减产。毫无疑问,这些地方的双季稻面积退下来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纠正偏差之后,一些条件适宜、技术基础较好的地方双季稻面积也大为缩小。而且几年来很少有人关注双季稻的命运。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种双季稻得不偿失”的议论对人们的影响很大,一些同志心有余悸,即便条件适宜,也不愿再加过问。也有人认为,我省双季稻面积比重很小,无关大局,可以不加过问。我们认为这类认识是值得商榷的。为此,本刊1980年第3期发表了高德宣同志《铜仁县发展双季稻问题的讨论》一文,希望能引起有关同志的注意。但是事隔三年之后,双季稻问题似乎仍待讨论。现再发表陈德寿同志这篇观点鲜明、论据比较充实的文章,供有关同志参阅。

  • 【文献出处】 贵州农业科学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编辑部邮箱 ,1984年01期
  • 【被引频次】2
  • 【下载频次】25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