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用国产透明纸(赛璐玢)做酶组织化学的半透膜技术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正> 1967年,在酶组织化学中,McMillan最早引用半透膜技术用以显示乳酸脱氢酶,而后为MeijerLojda等改进用以显示水解酶。Meijer证实,用新鲜肝组织切片在孵育液内孵育,在孵育后一分钟内,约有10~70%的酸性磷酸酶漏失于孵育液内。这种漏失的百分率因组织而异。该作者还证明这种漏失不因用明胶、葡聚糖或PVP(聚乙烯吡咯烷酮)而加以阻止;而且一些大分子物质对某些酶活性还有抑制作用。为了避免酶的漏失,他们建立了半透膜技术,其特点为:①使用新鲜组织的恒冷箱切片,不需固定,以避免因固定所造成的酶及酶活性的丢失;②使用半透膜夹于凝胶状孵育基质和组织切片之间。对于半透膜的要求是:只允许分子量小的底物和偶联剂通过,而分子量较大的细胞内的酶分子(包括可溶性酶分子)却不会经半透膜扩散到孵育基质内,以防在孵育过程中酶的漏失。此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显示细胞内全部酶活性,因此,在酶组织化学中被广泛应用,但国内尚未见报道。

  • 【下载频次】81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