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松辽盆地西部白垩系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淡水碳酸盐岩的研究(Ⅱ)
【摘要】 <正> 三、本区碳酸盐岩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隐蔽油气藏的关系本区中部组合以生物灰岩为主的淡水碳酸盐岩,主要是以多层透镜体状赋存于砂泥岩地层中,共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10%左右。如塔6井青二、三段地层,总厚196米,夹有碳酸盐岩58层(共中≤0.4米的占81%,>2米的占1.7%),累计厚度18米,占地层总厚度的9.18%。从纵向分布上看,碳酸盐岩主要发育于湖水广阔时期(如青山口组时期、姚家组末期和嫩一段时期)。因此时浅湖广布、水质清澈,适于生物生长,所以生物灰岩此较发育;反之,在湖水收缩期,由于气候干燥,泥砂大量注入湖中,所以生物灰岩不发育。在不同沉积相层段中,共分布状况不同。在浅湖沉积中,灰岩多发育于反向小旋回的上部;在较深湖沉积中,灰岩多夹在黑色泥岩中;而在河流沉积区,则无灰岩发育。
- 【文献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Petroleum Expo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 编辑部邮箱 ,1983年06期
- 【被引频次】10
- 【下载频次】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