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太湖地区稻田耕作方法的研究——Ⅱ.免耕灭茬对三熟制早稻田土壤结构与供肥的影响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正> 苏南地区传统的水田耕作流程是翻地、晒垡、灌水、施肥、耖耙,因而形成表层软烂、下层为沉实土块的淹水耕层.在冬季旱作期间,稻麦轮作水田土层经受到干湿冻融的交替过程,产生一定的孔隙结构.在适耕的水分条件下,用铧式犁牛耕,不直接震动挤压垡块,通过晒垡、轻耙、灌水后,亚耕层可保持一定的团块.实行双三熟制后,由于季节紧,挤掉了晒垡,麦收后水耕水耙,一般采用旋耕机剧烈搅动,加上双季稻淹水时间延长,粘粒下沉,致使土层内原有孔隙消失,结构破坏,还原性增强,透水性能变差.

  • 【文献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编辑部邮箱 ,1983年01期
  • 【被引频次】10
  • 【下载频次】46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